小针刀论坛針刀論壇【針刀醫學論文集】2006年大会论文集--头颈部疾病
凹刃针刀治疗头痛偏头痛2000例临床总结
董占岑 董照海 董红艳 董亚英( 民权县道南人民医院微形外科 476800 河南省 )
1.临床资料本科五年来收治头痛头晕,偏头痛2000例,其中男800例,女1200例,头痛时间2个月~40年不等。均有头痛头晕,偏头痛,以前额和太阳穴处疼痛偏多。发作期间伴头昏脑胀、头沉,视力模糊、易疲劳,颈项不适,缓解期及平时则嗜睡,乏力,精神不振,记忆力减退,时而心慌、食欲减退,出汗,肢体麻木等。受凉、情绪变化,过度受累及伏案工作为诱发因素。CT检查排除颅内器质性病变,激光多普勒检查,脑血流图,提示脑血管痉挛及供血不足,心电图示部分窦性心律不齐或过速,过缓,或传导阻滞;血压大部分病人正常或偏低;高血压病人,待控制高血压后仍可治疗。体格检查,在患者的上下项线之间的枕后腱弓处有明显压痛点。2.治疗方法在枕后腱弓处找准压痛敏感点,甲紫标记,备皮、碘酒、酒精常规消毒局部皮肤,铺无菌巾,戴消毒手套。5ml针管抽取2%利多卡因1ml,0.75%布比卡因1ml等,在敏感点侧方1cm处进针直达腱弓处,推注上述药物后针刀与神经血管平行。纵向切割腱弓3~5下,左右分剥分离粘连。手术结束后拔针刀按压数分钟,以针眼不出血为限。手法按摩局部和颈椎两侧压痛点解除颈肌痉挛后,右前臂托住病人下颔,左手拇指按压第2颈椎棘突,上提牵引颈椎并左右旋转头颈部,使颈椎小关节脱位及不稳之处得到复位,治疗结束。3. 疗效观察本科5年来经治2000例病人中经随访(治疗后1个月~3年不等),80%1次治愈无复发现象;15%好转,发作轻微,休息即愈,发作时间缩短;5%患者复发,同样治法仍然效佳。合并高血压、心脑血管病、颈椎病、精神病的患者。不在统计之列。4. 典型病例例1 陈某.男,70岁。干部。头痛头昏30年,近年来加剧。呈持续性头痛,以右侧为著,曾按“脑血管病”方案治疗,元显效,检查排除颅内器质性病变;查双侧枕后腱弓处明显压痛。以右侧敏感。诊断:枕后腱膜挛缩。行凹刃针松解粘连切割腱弓加局部药物封闭后,疼痛立即消失,大脑清醒。视物明亮,颈部活动自如。随访3年未复发。例2 周某,男,58岁。头痛头晕.心慌乏力。心电图示心律不齐,房室传导阻滞,不能胜任工作,以心脏病诊断治疗两年多,效果欠佳。经本科检查。诊断:枕大神经卡压性头痛。同法治疗,头痛头晕消失,心律失常恢复,能胜任正常工作,随访2年未复发。5. 讨论5.1 枕大、小神经均通过上下项线之间的枕后腱弓深面,并且血管、神经和淋巴结同处于腱弓和枕骨形成的骨一纤维管中。当有炎症时,枕后部淋巴结反应性肿大,管中的压力增大,伴行的神经或血管被压迫刺激产生症状。5.2枕后部慢性软组织损伤可造成枕后腱弓的瘫痕。在临床上发现长期枕石枕的患者腱弓增厚而坚硬。在刺切腱弓时,带刃针需用相当大的力才能切开。在气候变化时,损伤的软组织瘢痕挛缩,可诱发或加重症状。5.3长期伏案工作,持续保持静态体位,颈部肌肉可呈紧张状态。枕后腱弓,亦呈紧张状态。骨一纤维管中的压力增高,长期紧张,枕后腱弓也可增生,以致枕大小神经受压而出现症状。当头半棘肌和斜方肌紧张或痉挛时,也可卡压和刺激枕大神经出现症状。所以本科采用凹刃针切割分离,减压松解。并曲安缩松,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维生索B12等药物局封。特殊情况对症处理。需要注意的是正确诊断,选好适应症及手法熟练是临床疗效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