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 游客 , 注册 | 登录 | 会员 | 界面 | 简洁版本 | 在线 | 帮助
小针刀论坛

发表新主题 回复该主题
本主题被查看23513次, 共16个帖子
标题: 2006年大会论文集--其它
淡漠千里见妖娆
管理员
UID: 13
来自:
精华: 29
积分: 8652
帖子: 7138
注册: 2007/7/12 23:27:00
状态: 离线
威望: 1369.00 点
金币: 9178.00 个
 
2007/7/13 12:23:00
回复: 2006年大会论文集--其它

[color=red]针刀治疗胸椎综合症疗效观察

张绍玲
( 广西省北海市合浦县人民医院康复科  536100 )[/color]



【摘  要】 目的:观察针刀与按摩治疗胸椎综合症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17例胸椎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针刀组57例,按摩组为60例,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症状及体征改变情况。结果:针刀组痊愈率为70.2%,按摩组为45%,经统计学处理,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针刀组疗效明显优于按摩组。

【关键词】胸椎综合征;针刀;按摩
胸椎综合征是胸段脊椎和骨关节,椎间盘及周围软组织因损伤。退行性变,而导致的胸脊髓神经触及交感神经继发性损害,出现的临床症候群,临床上常迁延不愈,目前治疗方法为牵引,理疗针灸,外敷药膏等多种方法,均能取得一定疗效,但也有一部分病例难以治愈或反复发作,而针刀因其特有的优越性,在临床治疗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并与按摩疗法相比较。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00年以来,共治疗病胸椎综合征患者117例,患者就诊前均经l~3个不等项目的物理药物,按摩治疗而未见好转。将以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刀组和按摩组。引刀组57例中,女31例;男26例;年龄39~63岁,平均55.5±11.2岁;病程18天~36月,平均22.3±11.2月,按摩组60例,女37例,男23例;年龄36~69岁,平均54.6±12.6岁,病程12天~30月,平均33.8±134月,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根据病因可分为四型
1.2.1 骨关节损变型:多发于中老年患者,具有胸椎综合征症状,病情缓慢发展,时轻时重,久卧久坐或疲劳时发作加重,起床活动或休息时,症状好转或消失。触诊,患椎旁有压痛。X线片表现患椎间盘变性及骨质增生,无关节错位。
1.2.2 关节功能紊乱型:好发于青年,具有胸椎综合征症状。病情多突然发作或时轻时重,部分有外伤史,触诊患棘突有偏歪或侧弯,驼背等变型,椎旁明显压痛,胸椎活动受限或活动时在某一方向诱发症状。X线片无椎间盘变性和骨质增生,或有此改变,但与神经,定位诊断不相符,平片可见小关节排列异常。
1.2.3 软组织损变形,好发于有严重软组织损伤者,局部外伤或肌纤维组织炎形成坚实的块状硬结,亦可压迫或刺激局部神经、血管,出现胸椎综合症状。触诊,除软组织硬结局部有压痛且可诱发症状外,棘突无偏歪,椎旁无压痛,X线胸片胸椎正常。
1.2.4 混合型:好发于中老年患者,病情多为突然发作或以往有轻微不适而突然加重。骨关节损变形合并关节功能紊乱型者最多见。
2.治疗方法:
2.1 针刀组
采用汉章I型针刀,令患者俯卧位,术者在病变的胸椎节段的华佗夹脊穴及棘间阿是穴,或在1线膀胱经上的筋结处做好标记,按照《针刀疗法》一书中的常规操作方法施术。松解病变粘连的组织,操作时,要严格掌握无菌操作,深度及体表投影,术后拔火罐,术口封创可贴,并施予牵拉、扳、压、滚、摇、拍等方法,使粘连、增生结疤等受牵拉的部位彻底松解。
2.2 按摩组
2.2.1 一般方法:患者坐于矮凳上。术者立于一侧。先用滚法。掌根推法沿脊柱两侧膀胱经自上而下施术,以患椎棘旁为重点,反复操作约3~5分钟。继之用弹拔法和理顺法施术于背部痉挛之肌肉各3~5次。
2.2.2 胸椎痛点按压整复法;患者取俯卧位,胸部垫一软枕,两上肢分别垂于治疗床两侧,术者站于其患侧,一手掌根部按压患椎棘突上,另一手叠放其上,嘱患者缓慢呼吸,待其呼吸平稳后,趁其呼气末期,适时加大按压力,向前向下方短促冲击,此时可听到“咯嗒”声,或手下有松动感,示手法复位成功。
2.2.2.3 局部叩击法:在患者局部施以叩击法约1~3分钟,10次为一疗程。
针刀治疗1~3次,每次间隔7天,按摩治疗一疗程。
3.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治愈:胸痛、肩痛、胸闷、心慌、心悸、气喘,打呃、胃肝区痛、腹胀、肋间痛、胃脘痛、上肢麻木等症状消失,功能活动正常,显效:上述症状基本消失,功能活动基本恢复正常。有效:上述症状明显减轻:无效:上述症状无明显好转。
3.2 治疗结果
针刀组57例中,治愈50例,显效,5例,有效2例,无效0例,愈显率为96.51%;按摩组60例中,治愈9例,显效28例,有效15例,无效8例。愈显率为61.7%,两组愈显率经统计学处理,x2=2l1.1,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针刀组疗效明显优于按摩组。
4.典型病例
莫某,女,45岁,于2003年10月23日来我科就诊,病史:上臂后侧痛,肩胛部、背部痛,上肢麻木感,左胸痛、心慌、心悸、胸闷、气喘,经心电图及X线摄片检查排除心肺病变后。作理疗、按摩等治疗,每次治疗后,症状有所减轻,但1~2周后,症状重复出现,近日来,自觉上述症状加重,检查背部位于T2~T5节段华佗夹脊及棘突上有条状结节。压痛明显。经心电图、x线检查排除心肺、疾病后,诊断为胸椎综合征。予小针刀治疗。在相关胸椎的华佗夹脊穴,及棘间、筋结、压痛点处,按照小针刀操作规程进行治疗,每7天治疗一次,经3次治疗后,上述症状消失。恢复正常工作。
5.讨论
胸椎综合征多为慢性损变性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从事体力劳动或某些职业;因经常反复同一用力动作或外伤后,致背肌筋膜损伤、水肿,渗出粘连,致压迫到某节段为神经而出现相关的症状,采用针刀法疗时可直松解粘连的组织,改善血循,疏通经络,调节机体的动态平衡,解除卡压的神经所出现的状症,使通者不痛,“松”者不痛,针刀治疗胸椎综合症,针对性强,疗效好;体现出简、便廉等优越性。
[参与文献]
[l] 李邦雷.李征.针刀穴位治疗腰椎盘间盘突出症501例.中国针炙.2004.24卷(6)378
[2] 薛军.于清华.针刀治疗髂腰韧带损伤80例.中国针炙,2003.23卷(3)168



 
 

本主题被查看23513次, 共16个帖子



标题: 2006年大会论文集--其它
[align=center][size=3][b][color=red]针刀医学在整形美容外科临床中     (亦可 发表于 2007/7/13 12:16:00)
   [align=center][size=3][color=dimgray][b][color=red     (亦可 发表于 2007/7/13 12:16:00)
   [align=center][size=3][color=dimgray][b][color=red     (亦可 发表于 2007/7/13 12:18:00)
   [align=center][size=3][color=dimgray][b]针刀治疗晚期强直性脊     (亦可 发表于 2007/7/13 12:19:00)
   [align=center] [size=3][color=dimgray][b]针刀治疗强直性脊     (亦可 发表于 2007/7/13 12:19:00)
   [align=center][size=3][color=dimgray][b]针刀为主治疗强直性脊     (亦可 发表于 2007/7/13 12:20:00)
   [align=center][size=3][color=dimgray][b]针刀疗法在治疗颈椎病     (亦可 发表于 2007/7/13 12:21:00)
   [align=center] [size=3][color=dimgray][b]针刀治疗脊柱侧弯     (亦可 发表于 2007/7/13 12:22:00)
   [align=center][size=3][color=dimgray][b][color=red     (亦可 发表于 2007/7/13 12:23:00)
   [align=center] [size=3][color=dimgray]针刀治疗软组织损伤41     (亦可 发表于 2007/7/13 12:23:00)
   [align=center][size=3][color=dimgray][b]针刀三联法治疗类风湿     (亦可 发表于 2007/7/13 12:24:00)
   [align=center][size=3][color=dimgray][b]针刀疗法等综合治疗顽     (亦可 发表于 2007/7/13 12:24:00)
   [align=center][size=3][color=dimgray][b]针刀治疗祖母样骨折痛     (亦可 发表于 2007/7/13 12:25:00)
   [align=center][size=3][color=dimgray][b]针刀临床治疗的体会     (亦可 发表于 2007/7/13 12:26:00)
   [align=center][size=3][color=dimgray][b]针刀主五联疗法疗效佳     (亦可 发表于 2007/7/13 12:26:00)
   手酸了122。。     (亦可 发表于 2007/7/13 12:27:00)





现在的时间是 2024-12-22 21:53:35

版权所有 上海针刀医学网 沪ICP备05003764号  
         Processed in 0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