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 游客 , 注册 | 登录 | 会员 | 界面 | 简洁版本 | 在线 | 帮助
小针刀论坛

发表新主题 回复该主题
本主题被查看4072次, 共1个帖子
标题: 中医龙门阵 夜读思悟(转自中华特色医药网)
文鶄
超级版主
UID: 9
来自:
精华: 7
积分: 344
帖子: 214
注册: 2007/7/12 20:13:00
状态: 离线
威望: 86.00 点
金币: 303.00 个
 
2007/11/3 22:03:00
中医龙门阵 夜读思悟(转自中华特色医药网)
为恭贺“中华针刀医师学会”成立,我们将于2007 年 8 月 25 日隆重上载 田纪钧 先生学习中医经典著作的思悟。经前段时间为征求意见试载几篇的反馈,尚多赞同,参与则较少。希望正式上载后能有更多的朋友参与,共同培育与“中 华针刀 医师学会”同时诞生的学术平台――“夜读思悟”,使他们健康成长,稳步前进。

开宗明义:

  中医谈中医都比较枯燥,感到好辛苦,所以不大愿意下班的时间、尤其是夜间谈,因为还有很多有趣、轻松的事情在呼唤着我们 , 譬如上网或网上聊天等等。
    能不能像摆龙门阵,我们在有趣、轻松的氛围里思中医、悟中医和聊中医呢?
    之后,我们又能不能在思中医、悟中医和聊中医中得到些许启迪呢?
    肯定的答复就是我的非分之想。能否非分之想成真,就要靠有兴趣的朋友们参与,和我一块儿聊得轻松,共同把龙门阵摆得有趣,为中医雄起添点儿分量不重的支砖片瓦。
    常言道“学有专长,术有专攻”,我因欠有专长故也不可能有所专攻,仅了解一点儿治疗颈臂腰腿痛的皮毛而已,所以只好夜间就此范围读中医经典著作,边思边悟,第二天再跟您聊。由于是随意翻开看,笃定杂乱无序,只有待全部聊完再理顺成章。至于其中片面、不妥甚至谬误之处定所难免,敬请同道不吝斧正。当然,若不是“斧”而是“指”,会让我感到更有趣和轻松一些。

    凡例: 当日上载原文,次日上载语释和思悟。


                                                         



.5.5.5.5.5.5

.5[font=宋体]若夫:句首语气词,用以引起下文,有“至于说到------”之意。.5

.5切(音窃):按,如切脉。.5

.5解:分开;剖:破开。.5

思悟:.5

说明早在公元前.5年以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我们的祖先曾通过对人体体表的度量和触按以及死后分开、破开观察,来研究人体的结构和功能,并首用“解剖”一词。体现了古代医学家对人体结构认真研究的态度.5并且已有了把解剖分为体外和体内两部分的初步认识。比起西医的解剖大概要早一点吧.5

.5但是,现在一说起解剖,就代表西医,好像中医从未有过;一用解剖说明中医的经穴、部位,就是中西医结合,这未免有失公允。当然,中医传统的解剖远不能跟现代解剖相比,不管中医西医,我们都是要精研现代解剖,把它作为重中之重、基础中的基础。对于从事针刀、手法的医生,除了内部解剖之外,更应重视体表解剖。



.5

思悟:.5

此处的“相”做貌相、状貌解,如《荀子·非相》:“形相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体相,则应理解为身体的貌相、状貌,即体表标志和体表的形态。而识其部位,除要认识、知道体内的结构,还要认识、知道体内的结构在体表上反映出的形态和范围,即体表投影。可以认为,体相和部位都属体表解剖的范畴,而体表标志和体表投影是体表解剖的核心。从事针刀、手法的医生,尤其要熟悉通过体表标志来确定体表投影的方法;而从事针刀、针灸的医生,在熟悉体表标志和体表投影之外,还要谙熟体表投影深层的层次解剖。这是最难掌握的确保安全和疗效的最核心的技术。.5

[/font].5

.5.5.5.5[/b].5

.5.5.5.5.5

.5.5

.5

.5
[/td][td=1,1,252].5.5
[/td][td=1,1,261].5.5
[/td][/tr][tr][td=1,1,55]西医.5
[/td][td=1,1,252]过度使用、不良姿势及不正确的活动等超过习惯负荷的原因。.5
[/td][td=1,1,261]超过习惯负荷的肌肉,工作所诱发的延迟性收缩结构蛋白的解聚或降解优势(简称降解优势),导致了收缩结构的改变或解体,造成肌肉短缩,致使软组织动态平衡失调。.5
[/td][/tr][tr][td=1,1,55]中医.5
[/td][td=1,1,252]“寒气入经而稽迟,客于脉外则血少。”;“风寒湿气,客于外分肉之间。”,.5
[/td][td=1,1,261]“病在筋,筋挛节痛,不可以行,名曰筋痹。”;“横络”盛加于筋经,致气血循行不畅、“阴阳平衡”失调。.5
[/td][/tr][/table][/align]

西医诊断的肌筋膜激痛点症候群,以肌筋膜激痛点学说为理论依据,强调骨骼肌肉系统失能(.5)而致的肌肉短缩是致痛原因的研究,拓宽了学术界对致痛原因的认识,给很多自然疗法包括针刀疗法增加了理论依据。.5

在以往针刀治疗疼痛病症中,也强调肌肉挛缩是重要的病理因素,已重视到与“激痛点”(Trigger point)近似的“横络”改变,并有中医筋经理论的依据及较规范的治疗方法和满意的疗效。

.5从两种不同哲学观和学术观的西医和中医研究的结果进行比对,异途同殊的结论的是:“激痛点”(Trigger point)与“横络”关系密切,有一些横络就是激痛点(但不是全部),运用特定粗细的针刀、进行特限性操作(不是常规性操作),可取得满意疗效。


针刀治疗横络有别于常规,具体的解结方法是:


一.在肌肉牵张的姿势触诊寻找横络,以更清晰触到。.5

.5二.选用直径.5.5.5.5.5

.5.5小节不同的形态,选用不同的操作方法:

(一).5面条样的横络,.5.5,先切刺一下,再与肌纤维走向一致的远、近端各斜行切刺一下(即纵行切刺)。不宜反复盲目切刺和纵行摆动、横行摆动。.5

(二)对于像针尖、豌豆样的 横络,.5部位,在与此横络所属肌纤维走向一致的远、或近端进针(横络深则距离较近),斜刺向病灶( 横络深则倾斜度较小),分23次逐层切刺,以穿过为度。切忌反复盲目切刺和纵行摆动、横行摆动。.5

.5四.最后行被动活动及牵引等手法,加强疗效。.5

.5五.患者做针对有关肌肉设计的锻炼,巩固疗效。.5

.5六.疗效稍差的病例,可用中药熨增强疗效。



.5黄帝问,针的长短有一定的度数吗?歧伯说,第一种叫镵针,摹仿巾针的式样,针头大、距针端半寸许尖锐突出,形如箭头,长一寸六分,主治热在头身的病证。第二种叫员针,摹仿絮针的式样,针身圆直如管状,针尖卵圆,长长一寸六分,主治邪在分肉之间的病证。第三种叫鍉针,摹仿黍粟的式样,针端圆而微尖,长三寸半,用于按摩经脉穴位,行气活血、驱邪外出。第四种叫锋针,摹仿絮针的式样,针身圆直,针尖锋利,长一寸六分,主治痈肿,用以排脓血、消热毒。第五种叫铍针,摹仿剑的式样,宽二分半、长四寸,主治寒热相搏、痈肿化脓。第六种叫圆利针,摹仿牦针的式样,针身细小如马尾、针尖稍大,能使深刺,长一寸六分,主治痈肿和爆发性的痹证。第七种叫毫针,摹仿毫毛的式样,纤细形如毫毛,长一寸六分,主治邪在于络的寒热痛痹。第八种叫长针,摹仿綦针的式样,长七寸,主治邪深病久的痹证。第九种叫大针,摹仿锋针的式样,针长略圆而粗大,长四寸,主治大气不能通利关节、积水成肿的病证。九针的式样已尽在其中了,这就是九针大、小、长、短及其制法的依据。

思悟:

首先,要更正一个谬误的概念,那就是把九针和毫针分开,认为除了毫针以外还有九针。正确的理解是,九针中的第七种针是毫针。.5

其次,还要更正另一个谬误的概念,那就是把九针做为各种带刃针具的总称,认为九针端部都是刃而不是尖。正确的理解是,九针中只有镵针、针和针端部似刃,其它针端部都是尖,它们不同的只是大、小、长、短和主治病证有别而已。.5

上面叙述九针的特点,是根据“人之气血。合天地阴阳。昼夜旋转。无所宁息。少有留滞。则为痹为痈。是以九针之用。皆取气取痈取痹。盖针者。所以斡旋天地阴阳之气。”的理念,而有大、小、长、短的区别,以及各不相同的主治和用法。.5

九针选择运用的总原则,如《灵枢·刺节真邪第七十五》中所述:刺痈者用铍针,刺大者用锋针,刺小者用圆利针,刺热者用镵针,刺寒者用毫针也。。至于更具体的针具选用,将在后面展开。

[/font]

8.“黄帝问曰。愿闻刺浅深之分。岐伯对曰。刺骨者无伤筋。刺筋者无伤肉。刺肉者无伤脉。刺脉者无伤皮。刺皮者无伤肉。刺肉者无伤筋。刺筋者无伤骨。

帝曰。余未知其所谓。愿闻其解。岐伯曰。刺骨无伤筋者。针至筋而去。不及骨也。刺筋无伤肉者。至肉而去。不及筋也。刺肉无伤脉者。至脉而去。不及肉也。刺脉无伤皮者。至皮而去。不及脉也。

所谓刺皮无伤肉者。病在皮中。针入皮中。无伤肉也。刺肉无伤筋者。过肉中筋也。刺筋无伤骨者。过筋中骨也。此之谓反也。”(《素问·刺齐论篇第五十一》)

语释:

.5黄帝问道:我想了解针刺浅深的区别,岐伯回答说:针刺骨,就不要损伤筋;针刺筋,就不要损伤肌肉;针刺肌肉,就不要损伤脉;针刺脉,就不要损伤皮肤;针刺皮肤,就不要损伤肌肉;针刺肌肉,就不要损伤筋;针刺筋,就不要损伤骨。


黄帝说:我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希望能听听对此的解释。岐伯说:所谓刺骨无伤筋,是说需要刺至骨的,不可在仅刺到筋而未达骨的深度时,就停止或拔出;所谓刺筋无伤肉,是说需要刺至筋的,不可在仅刺到肌肉而未达筋的深度时,就停止或拔出;所谓刺肌肉无伤脉,是说需要刺至肌肉深部的,不可在仅刺到脉而未达肌肉深部时,就停止或拔出;所谓刺脉无伤皮,是说需要刺至脉的,不可在仅刺到皮肤而未达脉的深度时,就停止或拔出。


所谓刺皮肤无伤肉,是说病在皮肤之中,针就刺至皮肤,不要深刺伤及肌肉;所谓刺肌肉无伤筋,是说病在肌肉之中,针就刺至肌肉,不要深刺伤及筋;所谓刺筋无伤骨,是说病在筋中,针就刺至筋,不要深刺伤及骨。以上这些,是说若针刺浅深不当,就会带来不良后果。.5

思悟:

.5主要的意思是说刺有浅深一定之分,既不要太过、也不要不及。前四句是说宜深刺的不要浅刺;后三句则是说宜浅刺的切勿深刺。其道理很显然,该深刺而浅刺,达不到治疗效果还损伤浅层组织;而该浅刺而深刺,同样达不到治疗效果还损伤深层组织。此外,还需要补充的是,在未达病灶的深度时,除不宜停止或拔出外,更不能切刺操作。

皮、肉、筋、骨是属于一系列组织,有由浅入深的层次区分;而络脉和经脉虽另属一个系列,但也着藏布散于皮、肉、筋之间,亦有浅深之分。“经脉十二者,伏行于分肉之间,深而不见。”(《灵枢·经脉第十》,“分肉之间”是指肌肉与皮肤之间,按解剖层次应包含皮下脂肪和浅筋膜、深筋膜以及从它们形成的间隙中通过的神经、血管等组织,据观察神经血管束走行于浅筋膜内,而其主干走行深筋膜内。“无过其道”的洽到病灶准则,对临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具体的临床应用中,主要应以皮肤、皮下脂肪组织和浅筋膜、深筋膜、肌肉、骨膜、骨为层次,如果是几层肌肉,则在肌肉下再有肌间筋膜及深层肌肉,依此类推。要想不浅不深、正中病灶,以下体悟尚可供诸位参考:

1.
以压痛明显、范围较大而无序,软组织异常改变不明显,为筋膜损伤的初步判断;以压痛明显、范围较小而与肌肉走向相关,软组织异常改变明显也与肌肉走向相关,为肌肉损伤的初步判断;以压痛不明显、范围较小而深在,软组织异常改变不明显或没有,为骨膜损伤的初步判断。

2.
以一个阻力突然减小的所谓“落空感”为穿过一层,逐层刺入。

3.
以患者感到酸、沉、胀、重,术者觉得比正常该组织硬、厚、难以穿过的所谓“两结合”,作为达到病灶的标准。



.5
“凡刺之要,官针最妙,九针之宜,各有所为,长、短、大、小各有所施也。不得其用病弗能移。疾浅针深,内伤良肉,皮肤为痈;病深针浅,病气不泻,支为大脓。病小针大,气泻太甚,疾必为害;病大针小,气不泄泻,亦复为败。失针之宜,大者大泻,小者不移。已言其过,请言其所施。”。(《灵枢·官针第七》)

语释:

.5针刺的要点,在于正确选用符合病情的针具,九针各有其不同的功用,它各自的长、短、大、小,也决定了各有不同的用法。如果选用不当,病就不能去除。病在浅表的却针刺过深,就会损伤里面的好肉,发生痈肿;病在深部的却针刺过浅,病邪就不能排除,反而会形成大的脓疡;病轻浅却用大针,会使元气外泻而加重病情;疾病深重却用小针,邪气不得排泄,治疗也就得不到效果了。不正确得用针,往往是宜用小针却误用大针而泻泄了正气,宜用大针却误用小针而使病邪得不到排除。这里已经说明了错用针具得害处,那就让我再谈谈九针的正确用法吧。.5

思悟:

篇名中的官,法也;官针,选择九针的法则。.5

九针有大、小、长、短的区别,还有浅、深、补、泻不同的功能,如果不能正确选用符合病情的针具,病不但不会治好,反而会造成危害。在临床上,我们比较重视的是长与短的选择,而对大、小(即粗、细)的选择就明显不足,本段言简意赅、切中要害,对于使用针刀等各种带刃针具的医生,尤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5

.5九针的正确用法是什么呢?我们明天再聊。



.5.“病在皮肤。无常处者。取以镵针于病所。肤白勿取。病在分肉间。取以圆针于病所。病在经络痼痹者。取以锋针。病在脉气少。当补之者。取之鍉针。于井荥分输。病为大脓者。取之铍针。病痹气暴发者。取以圆利针。病痹气痛而不去者。取以毫针。病在中者。取以长针。病水肿不能通关节者。取以大针。病在五脏固居者。取以锋针。泻于井荥分输。取以四时。”(《灵枢·官针第七》)

[font=宋体]语释:

病在皮肤而无固定的地方,可用镵针针刺病变部位,但皮肤苍白的就不能针刺了。病在肌肉间的,可用员针揩(擦抹)病变部位。病在经络,日久成痹的,应用锋针治疗。病在经脉,气又不足的,当用补法,以鍉针按压井、荥、俞等穴位。对患严重脓疡的,当用铍针排脓治疗。痹证急性发作的,当用员利针治疗。患痹证而疼痛日久不止的,可用毫针治疗。病已入里的,当用长针治疗。患水肿并关节不利的,当用大针刺治。病在五脏而固留不去的,可用锋针,在井、荥、俞等穴位用泻法刺治,并根据四时与腧穴的关系进行选穴。

.5

思悟:

九针的正确用法,本段已详尽说明,可按下表具体选择运用。









病在皮肤无常处者。
镵针(其特点为:头大而针尖锐利。)
浅刺可泻肌表阳热。
皮肤苍白的勿刺。
病在分肉间者。
员针(其特点为:针形如卵,在肌肉之间按摩,不伤肌肉。)
可疏泻肌肉之间的邪气。
揩(擦抹)病变部位。
病在经络痼痹者。
病在五脏固居者。
锋针(其特点为:三面有刃。)
可疗顽固旧疾。
根据四时与俞穴的关系,在井、荥、俞穴用泻法刺治。
病在脉,气少者。

鍉针(其特点为:其锋如黍粒微圆,用于按压经脉,不刺入皮肤内。)
可引正气驱邪气。
按压井、荥、俞等穴位。
病为大脓者。
铍针(其特点为:针尖像剑锋一样锐利。)
可刺痈排脓。
刺切排脓。
病痹气暴发者。
员利针(其特点为:针尖像长毛,圆而锐利,针的中部稍粗,。)
可治急性病。
病痹气痛而不去者。
毫针(其特点为:针形像蚊虻嘴,可轻缓刺入皮内。)
轻微提插而留针――充养正气,尽散邪气。
劫刺,出针养神――疗痛痹。
病已入里者。
长针(其特点为:针尖锐利,针身细长。)
可疗久痹。
病水肿,关节不通利者。
大针(其特点为:针尖像折断后的竹茬,其锋稍圆。)
可泻关节积水。
病在五脏而固留不去者。
锋针
在井、荥、俞等穴位用泻法刺治,并根据四时与腧穴的关系进行选穴。

.5

.5

.5

[/font][/size][/size][/size][/font][/size][/font][/font][/font][/font][/size][/font][/size][/size][/font]
 

中国中医针刀网http://www.zhendaoyixue.com
 

本主题被查看4072次, 共1个帖子



标题: 中医龙门阵 夜读思悟(转自中华特色医药网)
[font=新宋体]为恭贺“中华针刀医师学会”成立,我们将于2007 年 8 月 25 日隆重上载     (文鶄 发表于 2007/11/3 22:03:00)





现在的时间是 2024-12-22 21:52:29

版权所有 上海针刀医学网 沪ICP备05003764号  
         Processed in 0.06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