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针刀论坛

首页 » 針刀論壇 » 【針刀江湖】 » [原创]如果能够等到那一天◇记访一医学名人--宣蛰人
亦可 - 2007/7/20 23:14:00




  病人腰痛,医生头痛。
  腰肌劳损、韧带损伤,日积月累,有很多的老年人在长长的岁月里生活在这样的疼痛中,直到终老。
  对于那些疼痛病人,特别是颈腰椎引起的疼痛,医生在病人害怕与不愿意手术的条件下,开始改变传统的手术观念,从大切口,到小切口,到利用一些器械做一些微创性的手术。

  小针刀,便是在这样的患者需求下产生了,在软组织疼痛治疗中,它替代了手术刀,将手术中的大切口缩小到0.8毫米。
  而针刀的理论基础是与《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有着很大关联的,这是由宣蛰人一个人编写成的学术巨著。

  许多圈内的医生开始多方寻找这本书,我也在上海书城,医学专用书店找,都没有,直到在网上搜索软组织协会,才一点点找到了这本书的出处。

  后来,宣老说:他的书,不上书架,他要一本本的亲自交到每一个医生的手里。
  八十二岁高龄的宣老有着令人惊奇的灼灼燃烧般的精神,还有一种对学术的疯狂,那种光茫断不肯暗淡下去,他看起来只有六十岁的模样。


  我是提前一天在电话里约好去的时间的,当时是位老太太告诉我地址,并且叮嘱我到时一定要先打个电话。

  南京西路,阳光透过梧桐树叶落下来,深秋的斑驳印在每一个路人的身上。
  繁华的街口充满了倒计时的声音,“嘟,嘟,嘟”的,催促着人行道上的脚步。

  迎面而过的帅气的青年男子,单薄的西服套装,脖子上围了条厚实的深绿蓝黑的大格子围巾,一端斜斜的落了下来,披在他的胳膊上。
  我依然束着马尾,宽大的藏青色薄毛衣,他从我身边走过时带起的一阵风,掀动了我的衣角。
  用手拢了拢衣襟,脚步没有停滞。

  在那个小区的最后一个门洞里,我找到了地址,想着传闻里这样一个创造了一个软组织外科学理论的医学名,人居然会在窝居在这样一个角落。
  我打电话号码,宣老应的门,说你等等噢。

  我等。
  等来的不是人,而是从三楼窗口慢慢放下来的一根绳子,绳子上面系着开门的钥匙。
  我拿了钥匙开了门,绳子收了上去。

  木质的楼梯,一路而上,放在转角处的灶台,紧靠着楼道墙壁的藤制书橱。
  这样一位在医学界颇有争议,具有十足份量的老人,居住在一个简陋的环境里。
  后来,宣老说:我不会对政府提任何要求的,我能够做我的学问,足矣。

亦可 - 2007/7/20 23:14:00
  宣老的房间,卧室、书房兼会客,难得的是一屋子的阳光。
  这让我想起另一对老人,朱镕基堂兄朱经冶老先生的家,也是这样简陋,卧室也是会客室,老一辈人的无求与生活的俭朴让我深深感动。

  宣老说:学术斗争,一点都不亚于政治斗争的残酷性。
  他提出的软组织外科学无菌性炎症学说,几乎要摧毁传统的骨科疼痛学说,他的学说遭到了批驳。

  他在他的书里写道:要突破传统的束缚以求新知,既要有下地狱的精神,又要有殉道者精神!

  “有很多话,我还来不及说,我一定要要我还能表达清楚之前,把我的学说完整的记录下来,为后人造福。”
  这成了宣老的使命,肩负着这样的使命,他觉得时间不够用,他要开办银针学习班,要手把手的教人诊疗技术。

  如果说先前我不解,为何一个八十二岁的老先生依然像一个青年一样充满了斗志,且精神昂扬,我现在找到了答案:宣老没有时间去衰老,他还有好多事情要做:他要收一百个学生,他要将他的理论推广开去,让更多的病人受惠。
  他又笑了起来,充满了希望和喜悦的笑。

  在宣老说到某地方一官员的孝顺打动了他,让他破例冒险为他的母亲治病的经历时,他孩子气的找到出了那位官员的来信,并且不无得意说:知道吗?那是扎针最多的一次,前后扎了800多针。

  800多支银针?我不由联想到了他的名字:宣蛰人。
  蛰人,或许前生他是一只大黄蜂,今生才会用蛰人的方式为人解除病痛。

  “感谢宣老的神奇医术,使得我的母亲得于告别疼痛的折磨,也成全了我们子女的一片孝心。”那位官员的来信这样写道。

  我无权来评论他的学说,我是一个门外汉,评论需要一个很高的门槛,所以我无语。
  或许有一天,医学界会转变传统的观念,来接纳他的理论,这需要时间来演变,就像今天有许多人在寻访《宣蛰人软组织外科》一样,并且正如宣老所深信的:宇宙永存,科学常青。

  翻到书的第二页:谨将本书献给在为软组织外科学事业自形成、成长到发展的漫长岁月中默默地给予我全身心支持的贤内助——爱妻韩惠珍!

  我的眼眶一阵发热。

  深秋的空气中,梧叶一片片的落下来。
  200多万字,什么概念?
  我拎了两本沉甸甸的《宣蛰人软组织外科》走在南京西路上。
  繁华浮薄,却独独掂着历史的疑重。   

 1 
查看完整版本: [原创]如果能够等到那一天◇记访一医学名人--宣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