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针刀论坛

首页 » 針刀論壇 » 【針刀醫學論文集】 » 针刀技术新突破-针刀斜刺的研究报告
亦可 - 2007/7/13 14:31:00

作者:周中焕 邱顺珍 徐臻福 曹晓英


【摘要】目的:运用斜刺技术减轻针刀施术进针时患者的痛苦,提高临床疗效。方法:运用针刀斜刺软组织损伤机理,开创使用针刀斜刺技术。结果:治疗1万多例软组织损伤疾病患者,针刀斜刺使患者痛苦极小,疗效提高。结论:针刀斜刺技术相对于传统针刀施术方法,具有安全痛苦更小,疗效更高的特点。值得广大同仁验证和推广。
【关键词】:针刀斜刺

一.概论
    针刀技术推广20年来,以简、便、廉、验治疗软组织损伤而被社会广泛认可。虽然多数患者能接受针刀治疗,但也有不少人恐惧针刀治疗所带来的痛苦,这些人往往需先局麻而后施针刀术。
针刀医学治病的目的就是要减轻患者痛苦。如何将针刀施术痛苦降到最低限度,作者近3年来将针刀传统的施术模式改为斜刺,并对其机理作了深入的学习和研究,而且取得了极好的临床效果,现介绍如下:
二.传统的针刀术忽视了针的作用
    按照朱汉章老师的四步针刀操作规程和闭合性手术入路方法,进行临床施术工作,不少患者虽然接受了针刀治疗,但内心对疼痛的恐惧渐渐加大,部分人进而惧怕针刀治疗。如何在针刀施术时达到基本不痛,是笔者长期冥思苦想的问题。作者有机会学习了卢氏针灸斜刺的理论,受益非浅。目前国内多数同仁采用的方法:一是快进快出,二是在多部位直刺后留置针刀。无论是哪种方法,其痛苦是肯定的。有的同行说,这叫以痛治痛,效果更好。多数人常常重视刀的作用,总怕哪一块肌腱、韧带没有切开,而不太相信有针的作用。笔者自己过去也一直持这种观点。
三.针刀斜刺软组织损伤机理
    卢氏在研究运动损伤中,通过近三十年的基础医学研究和实践,在免疫电镜下观察到:当骨骼肌超过习惯性负荷工作致力平衡失调后,肌肉就发生延迟性收缩蛋白降解,从而导致收缩结构改变或解体的现象。
当针刀斜刺进入损伤软组织时,肌肉中收缩蛋白马上出现组装、合成,收缩结构功能即时恢复,酸、胀、痛很快消除,带来稳定持久的疗效而不是一时性的镇痛。
    值得重视的是,斜刺治疗肌肉损伤是通过外周机制实现的。在分别破坏脑、脊髓、阻断运动终板的功能以及对离体肌肉等做一系列的动物实验后,仍然能够观察到针刺有促进肌肉功能和结构恢复的作用。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斜刺促进肌肉结构和功能的恢复其作用机理主要不是通过神经的调节 ,而是通过肌肉本身所固有的外周机制调节的。
    笔者感悟,卢氏所研究斜刺治疗肌肉损伤的机理是加强肌肉中收缩蛋白组装、合成,与朱汉章老师所认识的针刀调节电生理线路系统的机理有惊人相似之处。
表解如下:








四.针刀斜刺要领
    1.针刀入路的选择:针刀临床主要用于松解软组织,而大多数疼痛或酸胀及功能障碍也是发生在软组织之中。在鉴别诊断后,医生根据患者主诉、运动障碍和触诊结果,能快速确定受损最痛点的位置,受损肌肉的名称、层次、深浅和肌肉的长轴。根据最痛点的位置,施术者选择离最痛点有适当距离的一点为进针点,进行标记。通常情况是:浅层损伤的肌肉进针点离最痛点比较近,深层肌肉的进针点离最痛点的距离就稍远些。这样能保证针刀在斜刺时达到最大的力学向量,有利于针刀更多的刺入到损伤的肌肉条索或硬结中。斜刺角度通常以40-50度为宜。
    2.针刀进针要领:⑴选择器械:浅层肌肉可选用4号针刀,深层肌肉可选用3号针刀;瘦人及浅层可选用0.7 mm针刀,胖人或深层可选用0.9mm针刀。⑵进针刀手法:术者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拿住针柄,左手拇指和食指将消毒棉花或纱布包裹针刀体中部这样既能为针刀快速穿过皮肤加大力量,又可以保证针刀沿纵轴方向即前进方向受力不至于变弯。⑶力量控制:进皮时针体基本上是垂直于皮肤(进针后采用针刀斜刺技术),两手要同时用力,并且方向要一致。一般情况下右手占60%左右力量,左手注意控制针体不摇摆,保持双手共同方向直线前进。要学会控制突刺即快速突破皮肤的力量,这样既能保证穿过皮肤层的速度快,又不致于突刺过深而出现危险。
    3.斜刺过皮后的要领:当针刀穿过皮肤到达浅筋膜层后,右手用拇指和食指拿住针柄,右手中指尖顶住进针点的附近部位以便精细调控进针刀的深度,注意使针刀体保持确定的斜行方向,左手食指或中指尖要放在最痛点的条索或硬结上,以便清晰地感觉到刺入的层次和是否刺入到病变的条索或硬结上。也可直接快速斜刺沿预定方向准确穿过皮肤直刺到条索中(刺入点选2-3个部位为宜)。
    4.斜刺调整针刀的要领:针刀斜刺到达肌肉条索后,不提插捻转,不上下左右摆动,也不附加其他任何手法。通常针刀刺入到病变条索后,局部有轻微酸胀,多数病变组织能在3秒钟后就出现条索软化、压痛消失、功能恢复。 
    可采用每间隔3-5分钟一次检查或调整针刀刺入的效果,因为病变的肌束通常有多个。经过3次左右的调整(每次调整都用斜刺技术),将针刀退到皮下,触诊原痛点邻近部位是否还有条索,原痛点消失的程度,等条索基本软化或全部软化才可以退出针刀。也可对一长轴条索行反向斜刺或多点斜行刺入(比如治疗臀中肌损伤等)。
    5.疗效评定:根据治疗前后的触诊检查,自觉症状和功能恢复情况可分为:
痊愈:斜刺后自觉症状全部消失,肌肉功能完全恢复,条索完全软化消失;
显效:斜刺后自觉症状显著缓解,肌肉功能基本恢复,条索大多软化;
好转:斜刺后自觉症状有一定程度缓解,肌肉功能也有一定程度好转,条索基本软化:
无效:斜刺后自觉症状无变化,肌肉功能无好转。
五.结论
    为了进一步发展针刀医学,使患者在接受针刀治疗的瞬间痛苦降到最低限度,并取安全和更好的临床疗效,笔者近年在钻研针刀的传统进刀四步规程,并深刻体会切开、剥离、松解、铲削的操作以求突破。特别是学习了卢氏阿是穴针灸斜刺后,笔者反思,总结了自己对五万余例颈肩腰腿痛病人的治疗体验,认为过去对很多病变区域进行治疗时完全没有必要给患者大刺激(如过度使用剥离、铲削等操作),更没有必要一上去就是8-10刀,这样会给患者带来很多不必要的痛苦。而应该做到:诊断准、思路清、选点精。由于颈椎、胸椎处肌肉受力等情况明显有别于腰椎,笔者临床体验对颈、胸椎病斜刺效果优于腰椎。
笔者认为,针刀治疗的最高境界应该是:诊断目标明确、治疗思路清晰,在确保疗效的前提下精益求精,使治疗点越少越好,而不是“遍地开花”。因为只要你诊断准、治疗思路对,随着治疗经验的积累,就会自然每次选择最重要的1-2个点治疗,并达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近年笔者常常听说和接触到不少患者,他们述说承受不了某某针刀医生的治疗,进而惧怕针刀,回避治疗,使针刀医学减少了用武之地。也常常听到不少同仁在治疗点先注射麻醉药止痛引发医疗事故。笔者认为采用针刀斜刺完全可以改变以上现状,并且治疗见效更快,常常在几秒钟、几十秒钟最多2-3分钟就能获得很好治疗效果。特别值得提出的是针刀斜刺安全。
    在北京香山第272次会议上,许多老一辈专家对针刀医学给予了充分肯定并给予厚望。专家们认为针刀医学是具有中国特色并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具有优越的疗效,其理论和技术都属原创。专家们还建议要开展对针刀医学的大规模深层次的研究工作。如何使针刀发挥更好治疗效果,使广大患者都乐于接受针刀治疗进而接受针刀医学,以及如何早日使针刀医学真正大踏步走向世界并且进入后医学时代,一直是笔者努力奋斗的终极目标。正如十九世纪后,科研工具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大提升了科学理论研究的水准,针刀斜刺技术可能会将传统针刀技术带入一个新的治疗天地。
  实践证明,针刀斜刺技术它比针灸带来的痛苦小得多。经过笔者多年来五万多例的临床证明,尤其是近3年来笔者采用独创针刀斜刺技术,对比前十多年的临床实践,针刀斜刺技术特点是:操作简便、安全、痛苦极小,疗效更好。
  衷心希望广大同仁验证。
亦可 - 2007/7/13 14:32:00



  针刀斜刺技术是我参加四月蓉城第三届针刀世界学术交流会的重要收获之一。这次会议可能因为一些原因到会的人较少,会议气氛也不火,但我却很满足,因为参加一次会议,有那么几点收获就不错了。其中周中焕老师奉献出的针刀斜刺就让人兴奋,新的理念和方法是最重要的,可以突然是自己提高。专家日积月累的总结和分析,最后提炼出最有用,最精华的东西,我们在十分钟就得到如此好的知识,又没有走弯路,应该感到幸运和幸福。
    前两天周老师给我来电话,提醒我关注斜刺的方法,因为好动西就应该大家分享,我心里对州老师的胸怀感到钦佩和折服。而实际上我一回来就琢磨和运用针刀斜刺,真是有用的好技术。
    科学是简约的,科学是简单的。只是说有心人发现并总结,并用科学的方法研究诠释。
亦可 - 2007/7/13 14:33:00
赞周中焕老师的针刀斜刺

针灸针刀是一脉,斜刺无痛理相通。
谁人识得此中妙,武汉中焕心如丝。
卢氏针法很独特,周氏刀法愈沉疴。
大道至简不繁复,科学返约朴归真。
妙手速刺达病所,针刀不动条束消。
斜刺方法藏奥理,收缩蛋白是核心。
思路清晰诊断准,选点精确操作新。
勤研中医探幽秘,苦思微创释玄章。
蓉城听君一席话,此次参会足可夸。
春风似解我心意,兹把诗句送远方。


诗兄与周中焕老师
亦可 - 2007/7/13 14:35:00
111,,
 1 
查看完整版本: 针刀技术新突破-针刀斜刺的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