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远景
等级:略有小成 积分:208 金钱:478 帖数:93 注册:2006-10-11 状态:离 线 第 23 楼
重返医院的第二天,我们便忙开了. 当天来了五十多个病号,多是些退休工人,我迅速看了眼门诊登记日志,腰腿部的占了60%,肩部的约占10%左右,膝关节的有20%之多,颈椎病的占不了5%。 通常这是第一波宣传的效应,随后几天病人可能会少些,因为周边人口才10W左右,如果是八天义诊。一百多个病号我完全可完美处理掉。 虽然前两天,金大哥及黄主任做的疗效都不错,但换了我,能否取得病人的信任,关键还在于疗效,因为目前有几十位病人在等着看我们嘛.选好适应症是关键的了.! 但有了好的疗效,如果没有一定的人气也不行,那么这五十多个病号如果按疗程治疗便有了如下几大好处: 一,隔天或每天来一次术后针灸,至少在一个月之中,每天可保持二十五个病号,会造成一定的轰动,达到最好的广告效应——口碑宣传 二,有效减轻诊疗负荷,更好地保证治疗质量。 三,有充足的带教时间,提前达到我们的带教目的。 我对赖圆根和俞医生说了我的想法,首先全部检查一遍,无完善相关仪器检查的尽快完善,让病人再逐一预约治疗时间,抓紧分流病人!当天可挑选六到八个较典型的针刀适应症患者,让他们见识下我们的治疗水平,迅速树立我们的威信!除去检查时间,那么当天就可治疗完十二个左右.能一次做好的尽量一次做好,但病程过长,病情严重,又有点经济实力的,即使能一次做好,也要给一个疗程,分解收费,严把治疗质量关,控制好疗效! 于是,我们三个人分开查体,并完善门诊资料记录,最后由我统一审查.当日上午即挑了三个较典型的患者:一个是腰三横突综合征却被多家医院(包括一家三乙医院)骨科专家诊为骨质增生症的中年患者;一个是跟痛症,被二家医院局封多次,服抗骨增生片三个月的患者;一个是三角肌滑囊炎被误诊为肩周炎的患者.这几个都是针刀应手取效的绝活.还有一个被某医学院附院诊断为LDP,建议手术摘取髓核的.经我们检查,哈,是椎管外的软组织损伤!我对病人说.二千六,住院一周.病人大喜过望,我当即给他办了住院手续,预约晚上八点,在病房手术. 检查完病人后,已是十一点多了,看来又推迟下班时间了,搞活动都是这样的,早已习惯了。 准备安排病人进手术室了,赖医生拿着那个跟痛症的病人病历问我:“这个打几环?” “十环!”我说。 “环”是我们的暗语,意思是治愈程度。为了追求更多利润,我们常常把能一次治愈(十环)的疾病分七环,六环,十环这样把握治疗。因为物价局给针刀治疗定的收费标准太低,若不变通一下我们就无钱买书更新我们的知识,更不要说自费走出去进修罗!如果我们一次治好了一个病程达几年的慢性软组织损伤疾病,如N根型颈椎病,最多只能收几百元一次。但我们把“一”分成“七”,每次二百,每天或隔天一次,就一千四百啦,病人也不会觉得贵。因为第一次,我们可能打八环。病人会很开心。当然,术者得对所治疾病的病理机制有较为深刻的认识才行。 这个跟痛症的病人,赖医生似乎信心很足,我一说出打十环,他就不断地颔首:“好!好!” 病人跟他进了手术室。 手术当然是赖医生做,如果没有动手机会,想学好针刀可以说是痴人说梦!但我们的培训目标是针刀师,而非针刀匠!是“站起来能说,坐下来能写,走出去能干”的具有全面素质,独当一面的针刀师! 赖医生虽然心痒手痒,满怀信心,但我还是按我的带教思路,要他先说一番.刚开始学,要“站起来能说”可能有些难度,因为这是把书本上的东西变为自己东西的最好体现,我要从实践上检验他把多少书本上的东西变为自己的东西。 病人坐在治疗床一角。赖医生拿着他写好的病历,站于病人左侧。 喻医生提这病人的跟骨侧位X光片,站于病人右侧。 “好吧,先让赖医生说一下这个病人的诊断.”我说。 “病人左足跟部疼痛三个多月,痛时脚跟不敢着地,走路尤甚。有时夜间痛多位于内踝下,足跟上,已行过三次痛点封闭,第一次好了一个多月,第二次只好二十余天,第三次只管十余天,X光片示双足跟结节前下部均见骨刺形成,无骨质破坏,局部无红肿热征,我诊断为跟痛症。”赖医生道。 我比较满意.“哦,跟痛症是个比较笼统的诊断,我们能不能把这个病诊断为跟骨骨刺或增生症呢?” “不能!”赖医生说,“第一,患者右足跟骨同样有骨刺形成,但右足却无症状,这就难以用骨质增生来解析;第二,针刀医学五大基本理论里的骨质增生新理论认为骨质增生是力的动态平衡失调引起,慢性软组织损伤是原发疾病,增生是个继发性疾病,如果用继发病来作诊断便会在治疗上走上歧途。” 别看这家伙平时口吃,临床的表达能力倒不错,他居然把我电脑里的资料背熟了! “很好!”我夸了一句,转而对喻医生说,“喻医生,我想问一下,这位阿婆只是左足跟痛,做X光时我们为什么又拍她的右足跟呢?这不是加重阿婆的经济负担吗?” “这是对比检查法.”喻医生说. “不错,是对比检查,但你结合阿婆的病情详细说说,这有什么诊疗意义?”喻医生虽然只拷我的学习计划几天,但我同样要给他压力. “第一……”赖医生想插嘴,我打断了他:“你放心,有机会!” (待续) 该帖子在 2007-6-4 20:38:58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