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精
本来想把自己参加此次北京针刀医学研究院首届国际针刀医学学术交流会的感悟尽快写出来,由于我的文笔毕竟是业余水平,所以虽是感悟太多反而是江郎才尽,黔驴技穷,所以会后一直沉默。可能我是一个太感性的人,尤其对有关死亡的事情表现非常的脆弱。在汉章老师逝世时我很遗憾没有去参加朱老师的追悼会,只是在网上关注整个事情的过程,孤独的写些悼念的诗文倾泻心中的烦闷而已。当时没有去北京悼念送别朱老师,有心里无法面对朱老师英年早逝的事实,这也算是对现实的逃避。我除了写点诗文外,自己刻意的留胡子整整半年,我最后的形象接近五十岁,但身边的朋友都很理解我。也许使自己粗糙点会有些轻松感,或许是对针刀医学的感情已经建立,必然会在心中有很多煎熬的。不过这个煎熬反而促使我对针刀医学进行了一个单纯、朴素但深刻的思考,明白汉章精神的所在。不过当时留胡须的做法完全是个人行为,无任何实际意义。
去年的汉章针刀医学研究院举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朱汉章学术研讨会我也没有参会,不过当时是对该会的信心不足,现在想来当时没有参会真有点后悔。所以这一次提前就和张应学主任约好,一定要参加,并动员贵州针刀人参会,这一次是历来的会议参会的贵州针刀同仁参加人数最多的一次,共八人,有六人参加会后的培训,会后都感觉是真正的不虚此行。
在天津开完针刀年会,从天津坐城际列车到北京,速度缩短了距离,感受城市发展的速度。会务组派车来接大家,减少了转车的劳累,到十三陵已经是天黑了,隐隐看到的山形起起伏伏,而十月的燕山多少有点严肃,晚上是有一点凉意,总有一种如泣如诉是感觉。也许还有比我感性的朋友,或是被夜里山的背影
感染,内心总有一些不安和不踏实,或许是坐车的劳累,也有是参会的代表太多住宿的分散,因此有嘴上说几句不满意的话情况,但是第二天会议的气氛让这些都显得微不足道了。早上张应学主任是起床最早的,早上的清新他享受的最多。秋高气爽,一片片的柿子树正预示秋的收获。阳光也来的很早,和山的蜿蜒相得益彰,农家的院子平静中透出的和谐,大家的轻松露出了笑颜。这样的环境开会真的很好,远离压抑喧嚣,在燕山的怀抱里享受针刀的盛宴。
也许是因为开会的地方离汉章陵园很近,所以心中有一种激动。或许这个会议在十三陵来开就是让朱老师能听听大家在这两年都做了些什么。朱汉章基金会的启动和签字仪式以及学术汇报、针刀系列丛书的发行等都是非常的精彩,但是我上心的反而是去汉章陵园祭拜恩师。会务组安排得很周到,在10.14早上统一安排了祭拜活动。10.14日的太阳比往日更热情,秋高气爽,沿途的绿色把初秋装点的很庄重,树上的枣子、柿子象是秋天挂在胸前的勋章。到昭陵,往后山走,抬头寻找,汉章陵园点缀了昭陵的后山。大家都很精神,要把开朗、乐观、奋进、执着给朱老师看看。翠柏树象是排好队迎接大家,路边的小花也在笑。我想汉章的精神就像今日的阳光一样的透明、烂漫、温暖,象这阳光一样的无私给予每一个人,穿透疼痛的灵魂,平衡伤痛的世界。
往山腰行进,走在树林下面,感觉是在向针刀医学的山峰攀登,到了,眼睛轻抚到的是白色的纯净,汉章亭的金黄色和汉白玉的塑像相辉映,中间的“针刀医学原理”打开着,我们看到一个精彩的世界,这是朱老师心脏,急切的过去用手触摸,心中听到一个慈祥的苏北口音:“小针刀,大医学”。
我也不知怎样和朱老师打个招呼,看到常淑娟主任虔诚的叩拜,嘴里唱着佛经,我也学着在汉章塑像前跪拜,头触到地上,双手作揖,每个动作有点象写楷书的笔画那么认真,心里反复唠叨四个字:阿弥陀佛。事先会务组做了安排,施晓阳主持了祭拜活动,朱秀峰、韩震、田兴、田磊等发言,整个祭拜有章有序。相机帮我记录一切,回来后反复的看以便激起文人的情绪。我这个人一般是事后诸葛亮的那种人,也就是当时脑子乱乱的,如果写东西会一句都写不出来。当时心里就只有阿弥陀佛四个字,具体什么含义自己也说不明白。朱氏三兄妹给父亲跪拜上香上酒后,耐心地和针刀同仁合影,我又想到朱老师和大家合影的情景,朱老师从不拒绝合影的请求,而且进入状态快,平和、微笑。
下山。依依不舍。汉章老师,对不起,打扰您的清静了。
回家后反反复复阅览照下的数码照片,为写点诗找点灵感。有了,藏头诗,最好能藏心,把汉章二字藏在诗的中间:
周山俊
秀师眠处,
芳草满
川枫叶红。
才心赤
朱昭日月,
婉幽古
汉中西融。
如诗篇
章承前后,
针法动
静创神功。
刀者伟
秀泽寰宇,
情留燕
峰大江东。
我写文章总是有点迂腐,仿佛没有点诗就不是陈文精的风格,不过于古诗的平仄韵律,不但不好,而是自己根本不懂。我的诗大概只有感情,这是个优点,也是缺点。
一种特殊的针刀情感似乎已经表达,但与学术会议的感受需要进一步的表达。该次会议的几个亮点是要给予浓墨一笔的。我们都反复的说继承和发扬针刀医学,但是如何去具体,对汉章老师的悼念、祭拜等,最终是要做针刀医学学术的繁荣有益的事情,对针刀医学推广传播做有益的事情,对完成朱老师的遗愿有益的事情。那么这次会议、聚会最有意义的是:一是针刀医学学术科研的一个长效的激励机制的建立,这就是朱汉章基金会的启动和签字仪式。二是学术交流的求真务实。这次学术交流规格大,参加的人多,汇报的题目精挑细选,覆盖针刀医学的医教研各个方面。三是针刀医学系列丛书的发行,签名售书,这代表针刀医学繁荣的一个方面,同时也把这次会议推向高潮。四是会后的培训,师资力量强,尤其是免费开办,学员一百多人,百人以上的大班很久没有了。会后的培训学员反响很好,为这次会议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如果用一个字来评价这次会议,那就是“大”,如果用两个字来评价,就是“大气”,如果用一句话来评价,那就是“大医精诚”。如果用一首诗来评价,那就是:
汉章祭日群贤聚,
国际会议大手笔。
朱氏之后有气量,
喜告乃翁建基金。
燕山迎客无烟雨,
秋风送君有真心。
临床细浇一壶水,
针刀杏林创奇迹。
2008.11.16 陈文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