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or=#006400]一般人都把死亡看做是___人生之最后,实际上死亡不是“人生之最后”,因为人死了还会有再生,等于植物的种子,遇到土壤因缘,还会再生。所以,人生没有最后,有的只是此生阶段的结束,也就是一般所谓[分段生死]的死亡。[/color] 在此生最后告别的一个段落之前,有的人会把一些事情预作处理。例如:把此生未了的心愿,立下遗嘱;把对家人亲友的希望,把应该交代的事情,早些交代清楚,以便能安心而去。 不过,此生之最后也有很多的“后事”自己无法预作处理。一般说,富人的“此生之最后”容易处理,如果是穷人,有时真是连死都死不起。穷人死了,要买棺木,要买安葬的土地,要处理各种的治丧事宜,至少披麻戴孝、供给亲友的饮食,甚至诵经超度,种种的花费,这就不是一个普通家庭容易负担得起了。所以,有的人真是“活,活不起;死,也死不起”。 此生之最后,最麻烦得事,就是人倒下来之后,诸亲好友都来主张,这里讲风俗,那里讲习惯。甚至亡者穿什么服装?头脚朝什么方向?应该怎样祭祀?乃至看风水、订时辰等,大家七嘴八舌,儿女们在旁真是不知所以。因此有人就感叹说;“死亡的是我们的长辈父母,为什么你们都来拿主张呢”? 人生之最后,尤其许多丧葬业者趁此时侯,摆出专家的姿态,天花乱坠的大谈如何办理丧事的道理,也不知他们所说的到底根据什么?但是孝眷遗属也只有任由摆布。所以,“人生之最后”要如何处理,最好自己事先都能交代清楚,免得死后产生各种争执。 现在有人主张废止土葬,因为活人能用的土地已经愈来愈少了,死后何必还要占据那么大的一块墓园土地呢?有的人提倡火葬,有的人提倡天葬,还有人提倡海葬,现在内政部甚至出面提倡树葬。 中国社会素有讲究“生养死葬”的孝道思想。其实看到荒郊野外那些被岁月遗忘、被风雨摧残的坟墓,荒草漫漫、孤独寂寞,也不禁感到人生之最后的凄凉。 佛教中的古德,对于人生之最后,最是洒脱,最是自在。例如:宋代宗渊法师“坐床而逝”、德普禅师“先祭而灭”、道悦法师“坐化而往”、性空禅师“入水唱歌而去”、庞蕴一家人,女儿灵照“合掌而化”、庞蕴“枕膝而化”、儿子“田中拄锄而化”、庞婆不知所终等等,真是生死一如,无比洒脱。 人生之最后,只要能走得洒脱淡然,无牵无挂;其实,来的时候什么也没有带来,去的时候什么也没有带去 ,何等自在的人生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