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 游客 , 注册 | 登录 | 会员 | 界面 | 简洁版本 | 在线 | 帮助
小针刀论坛

发表新主题 回复该主题
本主题被查看3333次, 共1个帖子, 1页, 当前为第1页     选择页数: 1      跳转到第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标题: 经络探源与争论
本主题由 管理员 亦可 于 2007/7/20 20:10:55 执行 设置高亮 操作
淡漠千里见妖娆
Medal No.4Medal No.5Medal No.6Medal No.7Medal No.9
管理员
UID: 13
来自:
精华: 29
积分: 8652
帖子: 7138
注册: 2007/7/12 23:27:00
状态: 离线
威望: 1369.00 点
金币: 9178.00 个
只看楼主b 2007-07-18 11:25
经络探源与争论
经络探源与争论 (转帖)





--------------------------------------------------------------------------------

    摘要:本文将东西方思维模式进行对比,动态地历史分析了经络的起源和产生,结合现代对经络的研究,归纳和对比了古代经络和现代研究结果的规律性,认为中国古代的经络是人体通道的表现形式,具有“重叠”性,揭去了其神秘外衣,将经络的内涵用现代的方式具体展现出来。从中得出,研究事物不能脱离它原产生时的思维模式。
    关键词:经络  比类取象  科学哲学
    多年来对经络是否存在,而西医没有在人体找到与经络相适应的有形组织而加以否定,许多科学家为了得出结论做了大量的实验,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解释两者之间的关系。这是因为所站的观察角度和思维形式不同。从东西方医学发展史和整体的角度来观察就不难看出经络与人体器官的关系,以及经络的现代认识内容。
    任何学说的产生不能与历史相分割,与当时的指导思想、对事物的认识角度和深度都有密切的关系,东西方医疗是各自哲学思想指导的产物。东方中医学是从易学和阴阳五行哲学观发展起来的,运用比较取象的方法,善于抓住同类事物的主要趋势,其特点是在复杂的多种事物中寻找规律,但其由简驭繁所做的至简至易的决择,却通常是是较为准确的。西方科学哲学思想与此相反,它是将复杂的事物分割为相对简单理想的环境,进行实验研究。本世纪20—50年代,逻辑实证主义在西方科学哲学领域占统治地位。中医对人体的研究是从人体外部的表象探讨人体内部的变化,对人体内部的形态结构形容较粗略。因此不同的路径所得的收益是不同的。经络图的产生就是在刺激体表后观察反应和一些生理病理现象反射在体表的积累,再用阴阳五行学进行分类和解释,寻找出规律。最早人们用砭石刺激人体,达到治疗目的。将有效刺激点记录下来,这就是穴位。可以看出,穴位具有感受刺激和反应病痛的特性。金属针的产生,使刺激范围扩大。以浅刺激扩大到进入体内的深刺激。穴位也就大量增加。将穴位按规律相连起来形成经络图。中医认为:经络遍布于全身,紧密联系身体各个部分,气血在经络中周流不息,从而使整个机体能很好地进行各种正常而复杂的生命活动。两千多年来,经络学说成为中医正在分析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方面的主要依据,对指导临床各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西医是建立在解剖学、生理学、生化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将其它各学科的先进技术和理论溶汇进来,以西方科学哲学思想为指导,注重实践。显微镜把西方医学带进了微观世界,使用比人体形态学更加准确、更加细微。1616年哈维发现循环系统,给西方医学带来了一次革命。血循环、淋巴循环和体液的交换相继被发现。从神经的形态学到神经的电生理研究和神经反射生理证明,人体生命的存在是神经作用下的细胞活动。这样就发现了作为液体传输和电生理指令传输的两种“通道”。中国在接受西方科学的同时,发现土生土长的经络学说与西方基础医学根本不相同。中国人发现的人体“通道”—经络在哪里呢?于是人们试图找到经络,遗憾的是始终没有找到与经络相吻合的有形组织和现代解剖学尚未认识的特殊结构。相反,所见到的都是神经、血管、肌肉和肌腱等已知结构。又有人试图用电生理、热象图等多种方法找到与经络相吻合的证据,虽然有报导,但与临床所运用的体会相却甚远,其临床意义不大。一些学习西医的人开始否定经络的存在。而在长期受益于经络学的中医奋起维护经络学,两者之间展开了激烈的论战,数十年来仍然论战不休。
    近十余年来,人们对经络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积累了较多的经验,取得了大量的实验数据。有些穴位的压痛反应同内脏疾患之间的特定联系也被公认,并形成临床诊断指标之一。有些还可以实验治疗,如阑尾炎可以在足阳明胃经的巨虚附近找到压痛点,即为著名的“阑尾”穴;胆囊疾患可以在阳陵泉穴和背部左侧的胆俞穴附近找到压痛点,针刺俞胆附近的压痛点还可达到解痉止痛的作用。笔者针刺急性胆囊炎患者背部的反射点,均有较明显的解痉作用。一部分比吗啡类止痛药物作用还好、还迅速。呼吸器官在大籽风门、肺俞;肾脏疾患在三焦俞、肾俞。对于经穴进展的研究,针刺和针麻取得很大的进展。陕西中医学院的综述,经针刺点为中心,半径为0.5cm的穴位区范围内见有神经通过者,约占90%以上;在刺血疗法中还可以看出,穴位与血管密切相关。尸体上进行穴位的组织学观察,同非穴位区的皮肤、皮下、肌层等不同层次内所包含的特异感受器、游离神经末梢、神经细束和神经纵等神经装置要丰富得多(上海中医研究所经络针麻研究室等1977)。张可仁等(1979)认为,穴位内的感受器可区分为此五类:⑴合谷、足三里等肌肉丰厚处的穴位,肌梭特别密集;⑵承山等肌肉和肌腱接头处的穴位,多为健器官;⑶曲池、昆仑等到肌腱处的穴位,主要是环层小体;⑷印堂等头面部的穴位,以游离神经末梢占多数;⑸关节骨感受器。有人在手术时做过这样的试验,刺激肌肉多引起麻感,刺激肌腱、骨膜多引起酸感,刺激肌肉多引起胀、重感,而刺激血管壁或支配血管的神经时,多诉痛感。进一步实验证明,针刺可以兴奋穴位内各类压力感受器和牵张感受器。侯宗耀领导的研究组提出过一系列的报告,认为合谷的肌肉丰厚处的窕位针刺可导致肌梭感受器的梭内肌收缩及支配梭内肌的Ⅳ类纤维兴奋,前者形成穴位肌电和手下咸,后者则导致针感,换为针感机制的“二重结构”假说陈隆顺和侯宗濂(1979)。完全性脊髓横断水平以下部位虽以强手法动针,均不能获得针感和手下感,也不能引起出穴位肌电。在穴位上注射麻药后诱发不出针感、手下感和肌电。另外还有许多实验表明针刺信号是沿神经(Ⅱ、Ⅲ类)纤维传导。
    以上均是从穴位局部和部分反射的角度观察研究。现再从整体的角度来观察分析经络系统、神经系统的关系,经络和神经干在四肢的走行方向基本一致,都是沿肢体纵向行走。在躯干经络是纵向,而神经干是横向走行。详细观察,不难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的规律。脊神经纤维出椎间孔可分为前支和后支,上肢神经是臂纵属前支,下肢神经是腰纵和骶纵,也属前支。胸腹及躯体两侧部属前支支配,两前支交于前正中线。后支支配背部的深层肌和背部的皮肤感觉,后支的两内侧支交于后正中线。可以看出任督二脉是前居两走各自两侧交点的连线,刺激这二脉,脊髓两侧都受到刺激。中医也把这二脉有特殊性称为“奇经”,刺激俞穴,后支单侧受到刺激,同理前支也可以单侧受到刺激。可以看出,躯干的经络走向相对于神经具有联横为纵的作用。即将横向走行的神经按其相同特性连接归类。也可以看出经穴和神经系统相对对应性。
    那么经络到底是什么,《吴枢、海论》记载:“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可以看出经络是“通道”,是传输气血的“通道”。但是人们用现代科学来寻找这个“通道”,却花费了巨大的代价,也留下了许多困惑。这是因为将经络理论的历史形成分割开来,站在现代医学成就之上,用西方科学哲学思想来寻找这个“通道”,是永远无法找全的。这种方法的特点是用现代医学套中医经络理论,没有考虑中医经络理论的源头是古代易学思想影响下,从人体外部观察人体表象规律而得来的。没有找到有形的经络组织,就认为经络不存在,通过针刺和电生理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把经络单纯归为神经系统的背根反射都是片面和不全的。经络作为通道具有X线平片的“重叠”性,它由几部分组成:①神经的控制和反射系统,是传送指令的信号通道,其感受器和效应器的体表密集处就是所开的“穴位”。如果将其整理成图,就可以看到一个新的立体的经络图像,这将比现在的经络图更准确、更形象、更实用。②人体循环系统,运送血液、淋巴液等体液,并且与神经反射系统也密切联系。如刺血疗法通过血容量的改变,引起植物神经的反射。③组织间的相对运动,组织间器官的相对运动可互为通道。如中医的痹症,由于组织粘连出现的疼痛,进一步损伤的功能受限,被称为痹阻经络。慢性软组织损伤时中医所指的不通则痛也有肌肉组织相对运动受限的内容。因此同按摩、针刺等方法松解粘连,输通经络。可能还有其它内容待将来补充。在这些“通道”内所运行的物质是气血,在此类取象中,“气”这个象是所具有的特性。①气是特质存在,具有它的表现形式;②不可见,无固定形态,能意会多,言传少,显性成份多;③气具有能量,可非常细小,也可非常洪大。一些练功的人会自我感到体内有“气”样感觉在运行,并可形成“场”以散到体外。这正好是神经电生信号传输形功,也和人体细胞的功能状态相吻合,这个“气”与人的意念联系更紧密。血指血运行全身的体液及其化学物质。
    在经络理论产生的历史环境中,没有今天这样准确的解剖概念、循环生理、电生理等基础。人体有生命活动,人受伤后有血液流出,人有喝水、排尿、吐痰、流泪等生理现象,刺激人的体表就可以引起深部内脏及远处的反应,那么认为人体内心定有通道,这个通道学说被称为经络。经络是从外部观察人体的角度研究总结出来的,因而具有展示了生命科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外部观察的现象和规律是人体各种现象的综合表象,这种外部观察的模糊认识方法揭示了其它方法所认识不到的奥秘。掌握外部活动的规律,乃是了解内部活动的间接却行之有效的方法。正如在钓鱼时,只注意水面上鱼漂的变化就能反应出水下鱼与钓钩的关系。单用西方科学哲学思维来研究这种思维形成截然不同的东方明珠,必然会感到困惑,既不能否认,又不能肯定,因此称之为“玄”。所谓“玄”,即是不够了解,换算不出它的内在科学奥秘。东方的思维形式决定了经络和整个中医学的特点,即综合人体器官功能表象和病理表象的通律,现代对经络的研究是在原经络基础上的现代认识,是一种具有现代科学的深化和发现,揭去了其表面的神秘外衣。
    历史并非停止在崇古、遵古上,所谓的返璞归真,不等于复古还原,也并非只允许一种思维形式。更不允许充当民族虚无主义的枪手,盲目地讲自己不科学,拜倒在西方实证科学门下。只有吸取先进的多种思维形式,将东西方文明显相辉映,才能较全面在观察事物,才能创造出世纪的新文明。也正是合璧了东西方的文明,才能重新挖掘经络理论,并赋予它新的内容,让它更清晰,更易让人接受和掌握,这就是东西方科学殊途同归的契合。
    参考文献
    1.张保真  《经络线的构造和机能》  第一版  西安;陕西科技出版社,1981
    2.周士一  《周易参同契新探》      第一版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
    3.聂基松  《西方科学哲理学》      第一版  南京;南京科技大学出版社,1987
    4.邱幸凡  《络脉理论与临床》      第一版  西安;陕西科技出版社,1988



在美之前,善乃是才情之本;
在美之后,善乃是生命之依靠。

上海针刀医学网欢迎你!咨询电话:13801710240 亦可 MSN:yike699@hotmail.com
QQ:729253621
#1  
发表新主题 回复该主题
本主题被查看3333次, 共1个帖子, 1页, 当前为第1页     选择页数: 1      跳转到第







现在的时间是 2024-05-03 22:35:06

版权所有 上海针刀医学网 沪ICP备05003764号  
         Processed in 0.016 seconds